4月9日,“精仪致用”讲堂第二期活动在崂山校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讲堂由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型仪器管理中心、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以“环境新污染物检测分析技术与应用”为主题, 邀请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军辉老师及安捷伦资深应用工程师为师生做环境新污染物检测分析技术介绍,吸引了来自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海洋与大气学院60余名师生参与。
陈军辉以《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海洋有机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实验室在线萃取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以及该技术在检测海洋环境有机污染物中的巨大优势。利用该技术完成了海洋沉积物孔隙水中全氟化合物、近海环境中农药、海洋生物标志物等各类样品的检测以及实际海洋环境中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研究,为我国近海养殖区有机污染物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安捷伦资深应用工程师吕美玲聚焦液质联用技术在环境典型新污染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国务院发布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为中心,围绕新污染物的概念、新污染物的治理以及新污染物监测的难点与挑战,介绍了国家和各省当前政策落实和研究进展情况,以及新污染物前沿检验检测技术。
安捷伦资深应用工程师王雯雯围绕气质联用平台在新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介绍了高分辨、高质量精度、带自动化样品前处理的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对大量的未知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别技术,利用新污染物数据库,可快速完成筛查。
安捷伦资深应用工程师董硕飞带来了题为《拓展ICP-MS/MS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的报告,以核素检测为例对比了ICP-MS/MS和ICP-MS的主要差异,介绍了ICP-MS/MS的前沿应用方向如多形态分析、元素成像分析、单颗粒ICP-MS模式下测定金属纳米颗粒物、单细胞、微塑料的粒径、浓度等,拓展了ICP-MS/MS除常规元素浓度测定之外的应用范围。
安捷伦资深应用工程师宋建华围绕现代光谱技术在环境分析检测中的应用,介绍了微塑料测试现状及最新激光红外成像应用方案,讲解了不同基质样品前处理流程及注意事项,为微塑料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与工程师们进行深入探讨,针对报告中提及的方向与技术手段,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见解。此次讲座为海大师生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拓宽了环境研究领域的视野。
精仪致用讲堂是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联合学校各级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打造的品牌活动,旨在通过前沿技术解码、应用案例研讨和实操能力培养三大模块提升师生对精密仪器的认知与应用水平。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型仪器管理中心介绍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型仪器管理中心是一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综合性科研平台,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有理化、生物、岩土、现场观测与模拟等功能区,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中理化功能区实验室配有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高分辨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串联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元素分析仪、多通道离子色谱仪等仪器,可进行环境科学领域的污染物检测分析、有毒物质的代谢转化、样品成分分析等研究。生物功能区实验室配备了酶标仪、流式细胞仪、分子荧光光度计、荧光显微镜、厌氧操作箱等仪器,可对各种环境样品常规化学生物参数进行分析。岩土功能区实验室拥有英国GDS应力路径静三轴仪、循环单剪仪、共振柱、水合物三轴仪、恒应变速率固结仪、含气土动三轴仪、大直径动三轴仪、X射线三维CT等仪器设备,服务于环境工程领域的海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为海洋生态系统演变机制、海洋污染物环境过程、海洋地质环境监测与灾害防控工程等研究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保障,支撑着学院在海洋环境与生态等特色研究方向上的创新发展。
相关仪器设备面向校内外用户开放共享,如需要使用欢迎预约。
预约网址:https://cifc.ouc.edu.cn/
联系人:李老师、张老师
联系电话:66781393